水产养殖池塘“翻水”是一种普遍现象。水产养殖过程中,有时候前一天池鱼吃的还不错,但是池塘里的腥味。第二天早上发现所有的池鱼都浮上来了,一直到中午才下去,启动增氧机也没有好转,甚至几天几夜都没有下去。
养殖池塘“转水”的应急处理技术。
近年来,由于水质突然恶化,淹塘现象频繁发生,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以下是养殖池塘“调水”应急处理方法简介。所谓“引水”,是指池塘的水体产氧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,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极低,大量有害气体和物质积累,从而造成池鱼长时间漂浮的现象。水产养殖生产表现:天气正常或突变,水由油绿色变为深褐色,有时有腥味。池塘里的鱼不多,但浮头几天不沉。
一、“转水”的过程
“转水”使池水由浓绿、蓝绿色、深棕色急剧变化为乳白色或深黑色,然后逐渐变得清澈透明。在这类水体中,浮游植物残体极少,光合作用弱,在原有有机物的基础上添加了大量死亡的浮游植物残体,所以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非常强烈。因缺氧而被有机物分解的有毒产物(如分子氨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、甲烷)浓度会急剧增加。如果是蓝藻引起的,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毒物(羟胺、硫化氢等。)。
二、“转水”的原因
一是鱼塘浮游生物比例失调,水中浮游动物过多,如轮虫、枝角类等,吞食大量浮游植物。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低于浮游动物,导致浮游动物在鱼塘中过度繁殖,浮游植物被吞噬,导致水的产氧能力极低,氨氮和亚硝酸含量高,称为“引水”。二是天气突变,药物应用等。导致水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,导致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,以及高氨氮和亚硝酸盐。它们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来区分。前者能在水中发现大量的轮虫和枝角类,后者则不能。
三、“转水”的前兆
“转水”发生前有征兆。通常“转水”的征兆是:水体过于肥胖,多为浓绿、蓝绿色、深褐色;水体为黑色或红色;曝气器启动时,水体有腥味,会冒出大量泡沫;池鱼吃的慢,吃的少。
四、“转水”的应急处理
处理“调水”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换水,边充新水边抽出底水;对于水源有限的池塘,可以采用化学药物和物理方法调节水质:首先,启动曝气器。第二步:减少有害物质。第三步:给水施肥。肥水是“转水”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。经过水处理后,可以施“肥水素”或“肥水先锋”等肥料。由于“调水”后水体中总氮含量偏高,调整水体中氮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,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的氮浓度,使水体达到生态平衡,达到肥水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