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理脾胃的七种中药在健脾和胃方面最有效
脾胃是影响人体正常功能的主要因素。用于调理脾胃的中药一般有山药、芡实、砂仁、佛手、麦芽、白术、黄芪等。容易消化不良,平时吸收不好的人就是浪费人,这是脾胃不和所致。这些中药可以用来调理。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。
一种调理脾胃的中药
1、芡实
功效:具有补肾健脾、止泻利湿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肾虚相关症状,如遗精、尿频、尿急,以及湿热所致的淋症、白带异常、痢疾等。
用法:可以做芡实粥。首先,将煎好的芡实放入锅中,煮沸。然后加入米饭,用小火慢慢煮。但是吃饭的时候,注意慢慢咀嚼,不要一次吃太多。或者做成芡实粉,先把炒好的芡实磨成粉,再用开水冲服。一般每次冲泡量在50-100克左右;或者炒芡实可以和花生、红枣一起煮,可以起到很好的益气养血、调理脾胃的作用,适合体质虚弱、脾胃虚弱、产妇、贫血、气短的人群食用。
2、白术
功效:白术具有良好的益气健脾、祛湿利湿的功效,对脾胃虚弱、腹泻、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,并能调节胃肠道的运输和转化功能。脾胃虚寒者,干姜可配白术;如果消化食物,积累,可以和枳壳一起使用;健脾祛湿可配茯苓、陈皮。
用法:白术猪肉粥,白术10克,猪肚50克,糯米和生姜,先将猪肚洗净煮熟至七成熟,然后将白术和生姜包在袋子里,放入锅中。用糯米煮,等食材熟了,就可以拿出药袋,只喝粥;也可以用甘草做白术茶,一般是白术15g,甘草3g。
3、砂仁
功效:砂仁具有理气和胃、祛湿、温中健脾的功效。对寒湿引起的腹泻、痢疾、呕吐有很好的疗效。能祛湿行气,对改善腹胀、食欲不振有很好的疗效。与苍术、厚朴、豆蔻配伍,可改善湿浊内蕴;与党参、白术配伍,可治疗脾胃虚寒;与干姜、附子配伍,可治疗脾冷泄泻。
用法:可以每天做砂仁粥,把一些砂仁和粳米一起炖,早晚都可以吃。
4、山药
功效:山药具有滋阴生津、润肺健脾和胃、补肾固精等功效。可用于治疗肺阴不足引起的咳嗽、痰喘,还可治疗脾胃不和、肾虚遗精、女性白带过多等症状。
无论是直接炒菜还是山药丝,还是煮粥还是炖汤,用法: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。
5、佛手柑
功效:佛手能入脾、胃、肝三脉,性温和,味甘,具有疏肝理气、健脾和胃等多种功效
用法:可以用粳米煮粥,健脾消食效果很好。
6、麦芽有许多调理脾胃的中药,如党参、扁豆、葛根、豆蔻、干姜、木香、枳实、苍术等。有兴趣的可以多了解一下。但是在调理脾胃方面要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习惯。最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,以免增加脾胃负担。少吃糯米、豆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,注意饭后活动,帮助消化。
* * *次:3600已用完,请联系开发商* * *